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九仙山风景区

九仙士令题她济叫比例侵山风景区位于山东日照。

德化九仙山

  福建德化九仙山风景区是历代闽南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活动重要场所之一,是泉州市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景区面积约来自30平方公里。气象景观有云瀑、佛光;人文景观唐代石雕弥勒佛是九仙山风景区的特别佳景读委害考费鲜笔慢朝生。九仙山年均雾日300天、相对湿度87%、平均风速7.0米/秒分别次于四川峨嵋山、千佛山、吉林天池,列居全国第二,山顶有全国重点、福建省的高山气象站--九仙山气象站。山上由于长年云遮雾绕,风云变幻、经常出现云海、云瀑、佛光等气口危表象卷象景观;冬天,瑞雪纷飞,银装360百科素裹,是闽南观雪景的绝佳去处;还有高山奇葩--午时莲,奇竹--四角竹、奇树--一木四树以及珍稀的蝾螈(四脚鱼)。 九仙山的奇石,千姿百态,形态逼真。有兵鲁真阻史比绍仙桃石、寿龟石、夫妻跷跷石、旋转石,还有的如鼓、如狗、如狮、如象、如法印等。异洞有蛇岳洞、九十九洞、摩云洞、齐云洞、弥勒木鱼掌山根西担静器境洞等,"大者容数榻,小者蹲数人",有的洞里有洞,有的洞洞相通,而弥勒洞,弥勒佛端坐洞中,光从石缝入,水普黄游星区兰府树观展垂从洞底出,洞顶佛光陷现,入洞气象幽深、清净,到灯令人如临仙境,玄妙神奇,堪称一绝。

九仙山风景区

  九仙山的美可以归纳为奇、秀、险、怪、幽、旷、奥七大特色,最大的特点是"地中山、地中潭、地中瀑",华北罕见,令人叫绝。还有被誉为"江北一绝"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春夏之交,竞相开放,令人陶醉。霜秋之季,满山红叶与山光石景相辉映,蔚为壮观以其突兀的山峰,苍翠的植被,古老的文站候销伤脱低化,形成以游览观光为主体的产品类型。。

主要景点

  福建德化翻飞旧九仙山风景区内的千年古刹灵鹫岩、永安岩批维所烧,历经修葺,香火长盛不衰,钢除得远播闽台及东南亚各地,都是福建德化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鹫岩

  灵鹫岩位于九仙山巅东侧,始建于唐朝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消衡向尽比小教),寺的墙、柱均为石筑,释迦牟尼等15尊佛像亦为石雕。明万历年间柱础重修,新建山门石坊,德化知县杨文正"一方净土"题匾和永春知县夏忠"胜迹通想落本冷吸矿误击周转维新"题匾于坊上。大学士张瑞图,太仆丁启睿,状元学象唱士庄际昌,进士户部主事郑沛,邑司训甘天训的题刻牌匾,悬挂于主殿两侧。清初整新两殿,增置岩田。16-18世纪,这里曾是省地佛教活动中心之一。其僧徒分成九仙派18个支系松低穿不很管扩品房,发展至900多人,分住或住持全省89处寺庙。文化革命期间婷移重绝劳率套修再高胜被毁。

灵鹫岩

  1988年以来,由美国美洲佛教会永远顾问兼会长、洛杉矶普陀山观音菩萨名誉住持,南加释宽净法师倡导,般若修德堂众信徒鼎力捐资支持进行重建。重建的灵鹫岩基本保持原来的规模,保留着古迹,而且增加了许多龙、凤、狮及各种花卉,飞鸟的雕刻。

永安岩

  永安岩位于九仙山之南,赤水镇铭爱村、大铭乡大铭村的交界 处。唐代开元年间,该地系九仙山僧邹无比垦种荇菜之处,故称"荇菜岩"。后来蛇神岳氏修炼成真,建有寺宇,奉蛇氏尊王。

九仙山风景区

  明代天顺年间,青年儒土史云济,法号妙应,到此地出家,并与铭山周进宗结谊。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六月十日,史氏在荇菜涅莰化前曾嘱其徒日:"吾大劫未尽,化后悬我骸于大椿杪,六十年后则永安于此。"周进宗遵嘱,将其化后骨骸挂在铭山周氏祖字旁的大椿树梢。嗣后,侄儿周琼捐献山场,筹建岩字,取名"永安岩",同时捐田千担作为岩租。明嘉靖初,椿树梢发光,周进宗孙孟士等取其骸塑佛像,祀于永安岩。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林顺七及住持僧应经再次募缘修建,正殿佛龛尚保存当年修建的文字,民国初重修,岩字系木构,歇山顶式,由正殿、中殿、观音楼、饭堂、地藏殿、护界亭等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829平方米。正殿供奉云济史公祖师,左边蛇岳尊王伽兰佛,右边安放着檀越主周进宗、周琼六塑像。正殿的中梁用拱木组成的藻井,圆天画着太极圈,结构精彩别致,独具一格,明、清时期大学士史继偕,进士翰林院检讨赖垓、太常寺卿李懋桧偕其侄进士李为观、进士知府李道泰,先后为该岩题赠牌匾。现尚保存的有赖垓的"法云真际"牌匾和民国时期的两对木刻楹联,寺字东侧有护界亭1座。

弥勒佛石刻像

  九仙山文物蕴藏丰富,唐代开元丙辰年(716年)开山僧邹比坐化前雕刻的弥勒石刻造像高2.7米、宽3.1米、周长8.90米,雕工精练,神态逼真,保存完好,是九仙山的镇山之宝。还有元代雕刻的戴冠观音石刻造像,还有集元、明、清时期50余处摩崖字刻和诗刻,为九仙山增辉。

弥勒佛石刻像

  屏南九仙山

  九仙山位于县城西60公里,毗邻仙山草场与建瓯县交界,为鹫峰山脉的主峰所在地,海拔1538米,风景区面积近20平方公里。九仙山为中生界火山岩覆盖,岩体大部裸露,气势壮观。山上生长大片黄山松,姿态万

  千,尤以螺旋松、莲台松令人称奇。野生红豆杉亦十分常见,生长茂盛壮美。山梁弯间皆原始次生林,遮天蔽日。1979年版《辞海》中记载:"鹫峰山,在福建省北部,东北-西南走向,主峰九仙山在屏南县西,风景秀丽,为闽北名山。"

  九仙庙 为供当地牧童王水之庙,旧庙位于鹫峰山坳平洼处,建毁时间不详,但考其石柱、石条、石梁、放生池等遗址,可知规模颇大。1989年,岭头村民募捐兴建新庙,建筑面积900多平方米,塑有九仙王水和八仙塑像。

  鹫峰 为福建省著名的鹫峰山脉主峰,处鹫峰岩,海拔1538米,全裸峰岩耸立于群山之巅,似一只秃鹫昂首向天,并作嘶鸣样。

  天马石 位于九仙山顶,巨石光滑,黑色,如一匹奔驰的骏马,昂首翘尾,栩栩如生。

  九仙岩 位于九仙山巅,岩上有棋盘石,岩下有九仙洞,岩下平洼上有九仙庙遗址。

  观湖岗 位于往新九仙庙道上山垭口西北侧,山岗上有多处巨石平台,可远眺建瓯水库。

  将军岩 位于往旧九仙庙道上山弯处,有一行直排三巨岩,似一穿盔甲将军背着长剑。

  仙翁岩 将军岩侧。

  百丈岩 将军岩侧,岩高而笔直如削。

  胸有成竹 位于路下乡岭头村公路边,一株胸径1.2米的红豆杉上离地面约3米的腐洞内,长 出9棵毛竹,毛竹将腐洞挤得严密合缝,俨然是"树上长竹",杉竹皆苍翠挺拔,红豆杉树龄在400年以上。国内外多家画刊刊登其照片。

九仙山风景区

日照九仙山

  位于山东日照的。利命要时充解素制就吸以其突兀的山峰,苍翠的植被,古老的文化,形成百格盟军以游览观光为主体的经景或纸预世宁察格产品

  九仙山的美可以归纳为奇、秀、险、怪、幽、旷、奥七大特色,最大远察冲好物渐的特点是"地中山、地中潭、答喜排耐美做宗零云热选地中瀑",华北罕见,令人叫绝。还有被誉为"江北一绝"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春夏之交,竞相开放,令人陶醉。霜秋之季,满山红叶与山光石景相辉映,蔚为壮观。

日照九仙山风景区

  居仙卧龙,传神离奇。历史上许多隐士骚客,常会于此,吟诗论文,服硫前以办赞美九仙山胜境。宋代文学家苏轼曾有"九仙今已来自压京东"的诗句。战国孙膑马陵大捷之后,辞去齐国军师,浪迹山林,终选此地,修建茅舍,聚待讲360百科学,并写下了千古维盟无挥孙不朽的军事巨著《孙膑兵法》。明代礼部侍郎翁正春赞为"真齐鲁间最圣地也"。

  一九八八年,九仙山含在五莲山之内,被省政府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其知名度大幅度上升。一九九五年松柏乡政府正式将其列入发展计划。修复了孙膑读书院遗址,并重塑了孙膑像,开辟了孙膑书院游览区。另外,彻底修通了九仙山通往县境主干道的盘山通车路附建中型停车场,还建有小型食宿宾馆及民著长普互六因息吸俗村等其他服务设施,设置多处购物网点,旅游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景点介绍

  孙膑书院

  孙膑书院亦称九仙书院诗笔的留友、靴谷书院,坐落在九仙山游览区内,仓敖岭西麓抱犊峰下,始建年代无考,相传此为齐国军事家孙膑聚徒讲学之处。孙膑在一怎染约画前永易马陵大捷之后,辞去军师之职,遍寻齐地名山,选中此处,盖石屋三间,隐居此中研读兵法,总结自己械降科委境使三测白留多年作战指挥经验,局教起罗强的在此写成了千古不朽的军事巨著《孙膑兵法》。由于年代久远,原有的房屋己倒塌,康熙年间文人李澄中曾觉庆赋诗曰:"孙子何年去?空余此讲堂。云深丹灶冷,竹覆石坛荒"。1996要短控续服谈问训丝年8月,重新进行修复。修建移呼销明宁后的孙膑书院为正堂二间,总面积50平方米,石墙、原木屋顶,并在屋内陈设了孙膑塑像。书屋平台以下,筑55级石阶至谷底,以供游人登临瞻书仰。孙膑院的修复,使这里成为九仙山一个主要的游览小区域;众多的游客都被孙膑遗风所吸引,前来瞻仰一代军事家的风范。此处峦峰叠翠,松涛阵阵,环境优雅,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相互交融,形成意蕴深遂的游览境地。

  黑牛场花园

  位于孙膑书院以南,九仙山最大杜鹃花园,园内生长着成片的杜鹃、兰锦、粉团、连翘等花木,每天春夏之交,鲜花竞放,争奇斗艳,五彩缤纷,如配期尼施诗如画,且多海石景观。杜鹃花开时花色各异,景象壮观,花期4--5月,花冠呈玫瑰红、鲜红或粉红,因品系不同,开花的时间也各不相同,自继文特担坏洋外阴历三月份,粉紫色的"蓝锦"品系,就争相开放。"五一"时节,可见漫山遍野簇系劳簇鲜花,流光溢彩,磬香袭人,与山光石景相映衬,宛如天然画卷。此时,赴山赏花的游人如织,但见花海人潮,游人似梦如醉,如入仙境。黑牛场花园与靴石南山花园、五莲山北坡花园,并称三大"仙家花园"。野生杜鹃又俗称映山红,在五莲山风景区生长区域非常广泛,总面积约有一万多亩,其品种之多,面积之广,花色之丽,誉冠华北,素有"江北第一杜鹃园"之称。九仙山是江北最大的野生杜鹃花基地,总面积约9692亩,占森林总面积的22.3%,有"万亩杜鹃花园"之称,与龙潭峡谷并称为江北双绝。品种有映山红、满山红、云锦杜鹃、兰锦杜鹃等。盛开时,姹紫嫣红,在悬崖、涧泮随处可见。秋天遍山红叶丛林尽染。

  雪练飞瀑

  又名毛家河瀑布,位于积霖谷上游。瀑宽5米,落差20米,瀑下为圆潭,潭水澄清,深不可测。瀑布落水,一如银河倒泻,声如万马奔腾。置身于此,不禁使人想起唐代诗仙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豪迈。夏日雨沛,瀑布又如白练垂空,水泻潭中,泛起浪花,似白练层叠,故称"雪练飞瀑"。白龙潭瀑布飞流直下,溢满白龙潭之后又往北流过仅三尺宽的云香池,下泻入黑龙潭。

  靴石

  又名龟靴石。巨石高达三米,重达数万斤,酷似古人穿的靴子。传说八仙过海路过此地,和山神一起在次治理荒山,铁拐李脱下一只靴子到崂山装来净水,山神用柳枝蘸了净水洒遍山峰,八仙辞别九仙山过海去后,靴子遗留在此,故名靴石。

  龙潭大峡谷

  九仙山内的龙潭大峡谷,是华北罕见的地中山、谷中景、奇峰秀水,貌似五陵源。著名的景点有一谷、一狮、连二峦;六窦、六洞、十六潭;八门、八岩、九奇峰;十八瀑布贯龙潭。全谷达七十七景之多,被誉为"齐鲁小三峡"。 龙潭大峡谷:峡谷两崖全是青翠如滴的绿色植物,那绿色就像泼出去的绿彩,就像画在天幕上的一幅巨大油画,阳光照在上面泛着或浓或淡的绿色光彩。人走在山间小径上,就像走在画中。

  白龙潭

  又名霜潭。位于九仙山北麓,山泉汇集的毛家河,潭状如井,壁高百米,直径三十米,东、南、西三面为悬崖峭壁,北面为出口。潭水澄清,深不可测,状如银河倒泻,声如万马奔腾在山峰间奔流而来,骤然从悬崖上跌落,形成白涧瀑布。再向前顺河而过石门,有摩天峭壁迎面而起,将河水截断引入石崖之下,形成深不可测的白龙潭。潭上峭壁千仞,有古人摩托车崖镌字"孝子回车",精警醒目。涧水从隘口落下,下泻潭中,云蒸霞蔚,壮如白练垂空飞舞。潭中浪花泛水湛然幽深,其奇险幽深使人临渊心动。潭北有龙王庙,为祭潭祈雨的场所。白龙潭水纯洁清洌,甘甜可口。又称"甘泉"、"玉泉"。 这两个龙潭瀑布个个深不见底。传说古时候有一个樵夫到这山上砍柴时,不小心将一根扁担掉了,结果第二天那根扁从东海中漂了上来。从此,这龙潭便有了直通东海的传说,也有了旱年来此求雨的民间祈祷活动。

  龙潭瀑布

  一处地质断裂带形成的一个大峡谷,全长绵延达数公里,森林植被茂密,鸟类、动物品种繁多,清澈的泉水常年不断,一进入这峡谷就会远远听到哗哗流淌的泉水。

  龙潭沟

  龙潭中的水冬暖夏凉,从不结冰此为一奇。还有一奇就是龙潭沟的青蛙从来不叫。这里还有许多传说九仙山除了拥有映山红外,还有那个号称江北第一大峡谷的

  齐长城

  战国时期齐长城自汪湖镇后泥牛村西入境,至槎河乡三块石村出境,绵延60余公里,占齐长城总长的1/10。其中分流山至松柏乡张榜沟村一段保存较完好,横亘于九仙山西麓7.5公里处。松柏乡前长城岭村后一段,不仅长城遗址尚存,而且还存有烽火台遗址。

  牌孤遗风

  位于九仙山南麓的牌孤山之阳,因山而名,系战国时一古城堡遗址。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50米,面积7500平方米。自50年代发现,陆续出土有青铜剑、铜戈、铜镞等兵器及残陶器。1964年秋一次出土8枚青铜玺,印文均为"左木行正本",为国内罕见的文物珍品。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仰止坊

  位于九仙山东南麓的叩官镇丁家楼子村东部。系地方名人丁耀斗为颂扬其父丁惟宁的功德,以昭后世而兴建。仰止坊与石祠南北相对,相距约10米,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建。坊之左右各垫双层长方形雕云纹座,上立四棱抹角石柱,柱之前后各辅石耳,石柱正面刻对联一幅,上为"一咏一觞畅百年之逸兴",下为"勿伐勿剪绵千载之遐思"。石坊面额书"仰止坊"3个大字,前题"赐进士中宪大夫湖广副使前巡按直隶监察御史丁公讳惟宁字少滨主人题",后缀"万历三十八年孟冬吉旦不肖男耀斗述"。坊额背面书"山高水长"4字。

  丁公石祠

  石祠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二月,年底落成。石祠坐北朝南,全部用石料建成。由祠、坊、门组成。祠面阔3间,一门三窗,七檩两梁,重梁双柱,柱头雕昂,石板瓦雕花脊,龙形双鸱吻,长9.1米,宽5.13米,总建筑面积46.7平方米。门眉之上刻"柱史丁公祠"5字,祠内正堂北壁刻"羲黄上人"4字,两侧间北壁正中各嵌一石碑,两山墙之正中各嵌石碑3块,碑刻内容有《柱史丁公石祠记》、《九仙山丁宪副先生祠堂歌》、《游览诸公留题》等。原祠内沿墙一周有料石砌筑高l米、宽0.6米的2层高台,台上供奉丁氏世祖灵位。

  九仙山大佛

  座于九仙山山东北麓,距庄沟村约500米,系面向南的卵形巨石雕刻。佛像高4.5米,宽2.2米,身着袈裟,端坐于莲台之上,右手挂念珠,左手作拈数状,口似念念有词。据考证为宋代雕刻。

  洗耳泉

  在九仙山东南麓胡林村西石壁上,刻有楷书"洗耳泉",下方为一山泉,流水长年不断,俗称"洗耳泉"。每字215X176厘米,字体之大,实属罕见。上款为"明崇祯三年十月",下款署"主人吕一奏题书"。吕一奏为明代诸城人,万历进士,曾任知县、户部督饷主事等职。后退归林下,在九仙山筑舍(遗迹仍依稀可辨),以诗酒会友,秉性清高。

  气候特点

  九仙山的旅游季节,夏季气候凉爽宜人,秋季花果飘香,是观景纳凉避暑,体验民间生活的佳地。

交通信息

  交通位置

  距日照火车站40公里所需时间40分钟

  距潍坊火车站104公里所需时间90分钟

  距青岛飞机场130公里所需时间120分钟

  距临沂飞机场110公里所需时间120分钟

  交通指南

  1、日东高速-西湖口下-向东行驶至日照市区-大学城-潮河路-五莲山

  2、同三高速-泊里口下-沿334省道向西北方向行驶可到五莲山,下高速后大约需要30分钟车程;继续向西行驶约10公里即可到达九仙山。

  交通条件

  九仙山景区紧挨着五莲山景区,其景色特征颇有相似之处。可从五莲坐中巴到松柏乡下车,再包小车去景区。景区内交通方便,各主要景点间都有盘山公路相通。

游览线路

  游九仙山-孙膑书院-靴石-龙潭沟-黑牛场花园

旅游活动

  野生杜鹃花旅游节

  素有"中国北方野生杜鹃花基地"和"江北最大野生杜鹃花园"之称的五莲山、九仙山风景区,每年四月下旬,满山遍野的杜鹃、兰锦、连翘花。成蔟成堆

  九仙山风景区、成山成海,在寒意未尽的春风里,透露出勃勃生机,那是花的海洋,红粉的山峦和沟壑中,子规脆鸣、蜂蝶纷飞、五彩缤纷、如诗如画。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兼之清苦清杂,经林业、花卉专家考察论证,花期将出现历史最旺盛景象,杜鹃花更红。气势恢宏的九仙山十八盘成为山东之最,如入瑶台仙境的老母阁、情侣峰景区和投资1200万元新建的游人服务中心,文化底蕴深厚的丁公石祠、仰止坊、洗耳泉连点成线,与区内新晋升为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的靴石民俗旅游村,形成了集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为您赏花提供了条件。届时,五莲山风管委还将举办大型"野生杜鹃花赏花节"。热忱欢迎您前来赏花乐山。

  全国山地自行车赛

  九仙山位于五莲山西部,直线距离2公里处,总面积55平方公里,景区内有并称"江北双绝"的万亩野生杜鹃花园和龙潭大峡谷。苏轼知密州时,赞誉"九仙今已压京东"。这里不仅四季如画,奇秀无比,而且道路回环曲折,且均为水泥路面,非常适合开展自行车运动,是全国山地自行车冠军赛场,也是开展自行车健身游的场所。

  在九仙风景区举办了多次全国自行车比赛,包括1999年"五征杯"全国山地自行车冠赛第三站,2000年"安东杯"全国山地自行车冠军赛总决赛,2000年"长安汽车杯"全国山地自行车锦标赛暨全国青年山地车锦标赛,2003年的"尧王醇"杯全国山地自行车锦标赛。

  庙会

  九仙山自古就有赶庙会的习俗,农历三月十五日,方圆数百里地的人们纷纷前来赶山,多时成千上万。赶山者一来为了烧香叩拜九仙,二来为了购物观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兴盛,九仙庙会早已脱去旧俗,成了人们物资交流和信息沟通、游玩放松的重要载体。

景区美食

  九仙煎饼

  九仙煎饼与别处不同,它主要以去皮的地瓜为原料制作而成,配以鲜嫩豆腐和辣椒,色细白,不干不柴,筋道有咬头,若是再卷上几条小黄鳝子鱼,着实美味可口,台湾的<<山东文献>>记载:黄鲫子鱼卷煎饼,为日照食品之一绝,久食不厌,食用方便,便于保存。在靴石村,品尝农家手工烙的煎饼,配上九仙大豆腐,九仙大葱拌辣椒,香喷喷,软鼓鼓的,实在解馋过瘾。就算不太喜欢吃煎饼的人都会胃口大开,

  九仙豆沫子

  别有风味。豆沫子,在五莲方言叫"冻麻子",是山里庄户人家用黄豆面和蔬菜做的一种副食。山里人常吃得有开春的白萝卜豆沫子、干萝卜英子豆沫子;三伏天的菠菜豆沫子、地瓜秧头豆沫子;有秋天的爬豆荚子豆沫子、辣菜英子、萝卜英子豆沫子;冬天的方瓜豆沫子、等等,五花八门,啥都有。

  九仙小笨鸡

  九仙小笨鸡以其肉松、味鲜、营养丰富在五莲远近闻名。九仙小吃有名的除了上面说的几种,还有九仙山菜小豆腐、九仙地茧皮、九仙蘑菇、九仙黄花苗、九仙蚂蚁上树等等,数不胜数。每一样都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风味,每一样都会让人大饱眼福口福。苏东坡有诗:日啖荔枝三百棵,不辞长作岭南人。套用过来:日有小吃一顿,百年愿做九仙人。相信总有那么一天,更多的游客将会对九仙小吃格外。 九仙山景区特产丰富,还有板栗、"九仙绿"茶、"国光"苹果、樱桃等。

人文历史

  深厚的文化底蕴更为九仙山增光不少。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而这里是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有名人则名。古往今来,众多名人逸士的到来更是为这座仙气弥漫的大山增添了耀眼的光彩。历史上,这里曾有众多文人墨客前来登山游玩,或吟诗论文,或著书立说,呼鹏唤友,笑傲山林。

  "九仙今已压京东",这是900多年前一代文豪苏轼对九仙山的评价;伟大的军事家孙膑又在此著《孙膑兵法》;明代礼部侍郎翁正春赞曾来此山,并写下"真齐鲁间最圣地也"的名句,高度赞美了九仙山。明代文学家张世则《九仙石阁赋》云:"三齐颂灵景,九仙称名山。"清代文学家、史学家李澄中《九仙山赋》亦云:"齐鲁名山,实甲九仙,盖《易》所谓地中山也。"并曾在孙膑书院前赋诗曰:"孙子何年去?空余此讲堂。",表达了对一代军事家的崇敬和对人世的感慨。明末清初文学家丁耀亢在九仙山东南麓丁公石祠中,完成了他的著名长篇世情小说《续金瓶梅》,并写下了许多诗文佳作赞美景区内的奇异秀丽。

  明朝丁耀斗、清人张侗也留有诗文墨迹、趣事轶闻。这些历史名人,不仅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有的还留下了不少逸闻趣事,仍为当地群众所津津乐道。其中尤以孙膑最多。相传孙膑在九仙山中习武,正练得起劲,一剑劈在一块巨石上,眼看成为门两扇,谁知不料被酸枣树上的倒钩棘子钩住了衣裳,这令他很扫兴,气愤地说:"讨厌,棘子长什么倒钩",话音刚落,这儿的棘子倒钩便都直开了 九仙山上的酸枣无棘刺。另有一说,传说孙膑每日诵经修炼,已成半仙之体,有一次孙膑夜读,有蚊虫叮咬,他把双手往空中一推说:"到上边去,不要在下边捣乱。"从此,九仙山上的蚊虫只在半空中鸣叫,不再下来叮人。传说难以实证,九仙山上蚊子不叮人、棘子不长倒钩、蛤蟆不会叫倒是千真万确。这一点,很多人都曾一一验证过,所言绝对不虚。

  今人中亦有不少名士定居此山,长篇小说《郑板桥》的作者潍坊学院中文系教授房文斋先生,20年前来五莲大专班讲学时相中九仙山,不久退休后便来到此山,在靴石村买了数间民房,安营扎寨,潜心写作,一晃数载,著述颇丰。原五莲师范校长高昂先生前几年也来到九仙山,买下草房三间,潜心梳理心情,撰写文章,先后出版了三本散文著作。当然两位老师的入山,并非看破红尘,实乃为做学问创造更加安静的环境和醉心于九仙风景而已,其专心做事的人生态度和淡泊的性情堪为我辈之师。

漳州九仙山

  九仙山,俗称九仙顶,在东山岛铜陵镇西北面。因其是我国东南沿海历代军事要地,故又称水寨大山,是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省政府1986年公布的首批省级名胜风景区主要景点。

  循着九仙山南边小道扶蹬而上,走了百来米,就见曲径迂回,巨榕覆盖,青苔附巨石,鸟声阵阵,完全是一个清凉幽静,神秘超然的世界。昂首望去,历代文人墨客,官宦名流的摩崖石刻,比比皆是,楷、草、行、篆,各显其秀,其中,有明嘉靖福建右参政监海蔡潮的"宦海恩波";有嘉靖镇东卫指挥陛大明钦差总督吴文"惠政碑";有明永历六年于石室内所题《仙峤记言》全文;以及清、民国时期联对、碑记等。这些石刻,都是研究历史,尤其是研究神秘的天地会、南少林活动的重要遗迹。

  抓着铁扶手沿很陡的石阶往上攀登,便到九仙石室。就是这石室,黄道周为之做记;历代总兵为之吟诗;郑成功部将四十一人为之记言。明水师提督程朝京更称之为"万玉林中仙子窟"。就是这陋室,在半个世纪前战火纷飞年代,地方当局据室指挥全县军民坚决抵抗日伪军进攻。其时,北面厦门金门相继失守,南边汕头南澳皆告沦陷。唯东山一孤岛弹丸之地,抗日旗帜迎风飘扬。就是这石室,因此改为抗战纪念亭,并树立碑记。望着这陋室,你会由衷地对东山人民忠贞劲节的黄道周故里的人民,表以深深的敬意。

  离开石室折而北向,即抵山巅,有一大而险的巨石,其中镌刻"瑶台仙峤"四个大字。这就是著名的水操台。从明景泰年间于此山建水寨起,它就是一个指挥台:戚继光、施德政、程朝京、郑成功等将领,就曾在于此发号施令,指挥水军。而今,当你象当年的将军一样威武地站在这水操台上,放眼望去,昔日的艨艟斗舰已不存在,你所看到的,是一派和平建设的景象:近处,是五千吨级泊位的码头、三千吨级的石油码头,码头上一片和平建设的景象,码头边停泊着各种船只;近处,即绿色的小岛旁,养殖各种水产品的渔排密密麻麻;更远处,烟波浩渺之中,渔帆点点,商船南下北上……

  抚今追昔,你地敬仰昔日战争时代的英雄,你会敬佩今朝建设的好汉,你更会珍惜难得的和平年代,尤其感到改革开放的决策英明。

转载请注明出处一千网 » 九仙山风景区

分享:

相关推荐

    影视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