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密立根油滴实验

密立根油滴实验(Millikan's 'oil-drop' experi来自ment),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家罗伯特·安德鲁·密立根及其探究学生哈维·福莱柴尔(Harvey Fletcher)在1909年所进行的一项物理学实验 ,并使罗伯特·密立根获得192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

1907-1913年密立根用在电场和重力场中运动的带电油滴进行实验,发现所有油滴所带的电量均是某一最小电荷的整数倍,该最小电荷值就是电子电荷。

  • 中文名 密立根油滴实验
  • 外文名 Millikan's 'oil-drop' experiment
  • 国家 美国
  • 领域 物理
  • 时间 1907-1913年

目的

  电子电量很小,且获得单个电子也不易,密立根油滴实验通过研究电场中的带电油滴的下落,测定电子的电量。

仪器

  这是一种专为中学设计的仪器。它主要由电源、观察显微镜来自、油滴室、照明系统等组成。仪器电源在底座内,它将交流220伏输入电压变为直念厂类研去支控找鲜的龙流500伏和交流7伏;观察显微镜带有刻度分划板,便于读出油滴运动的360百科距离,配合计时停表,可测占含阶般于困受定油滴运动速度,利用齿轮、齿条的调焦,能清晰观察油滴。油滴室内是两块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组成的电容器,电容器上的直流电压在0-500伏内连续可调,平行极板的极性由三挡换向电键转换,电压大小由直流电压表指示,改变电压的大小和方向可以控制油滴在电场中运动的快慢和方向;照明系统采用6-8伏,3瓦灯泡为光源,发热量小,发出的光经聚光镜将平行极板内的油滴照亮,它可绕转臂旋转,便于武岁措儿乙刑调节视场照度。

  该仪器配有喷雾器、钟表油和水准器等附件。实验中所用停表需另备

原理

  用喷雾器将油滴喷入电容器两块水平的平行电极板之间时,油滴经喷射后,一般来自都是带电的。在不加电场的情守急况场厂好势况下,小油滴受重力作用而降360百科落,当重力与空气的浮力和粘滞阻力平衡时,它便作匀速下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mg=F1+B(1)

  式中:mg──油滴受的重力,F1──空气的粘滞阻力,B──空气的浮力。

  令σ、ρ分别表示油滴和空气的密度;a为油滴的半径;η为空使凯唱气的粘滞系数;vg为油滴匀速下降速度。因此油滴受的重力为 mg=4/3πa^3δg(注:a^3为a的劳出也耐3次方,以下均是),空气的浮力 B=庆房称丰比4/3πa^3ρg,空气的粘滞阻力f1=6πηa七车营收汽球业免参V (流体力学的斯托克斯定律,V表示速度,g是重力加速度)。于是(1)式变为:

  4/3πa^3δg=6πηaV+4/3πa^3ρg

  可得出油滴的半径 a=3(ηV/2g(δ-ρ))^1/2 (2)

  当平行电极板间加上电场时,设油滴所带电量为q,它所受到的静电力为qE,E为平行极板间的电场强度,E来营云交革硫良采脸门=U/d,U为两极板间的电势差,d为两板间的距离。适当选择电势差U的大小和方向,使油滴受到电场的作用向上运动,以ve表示上升的速度。当油滴匀速上升时,做张陆可得到如下关系式:

  F2+mg=qE+B(3饭看望早茶算谓)

  上式中F2为油滴上升速度为Ve时空气的粘滞阻力:

  F2=6πηaVe

  由(1)、(3室地派粮款身始)式得到油滴所带电量q为

  q=(F1+F2)/E=6πηad(Vg+Ve)声局任万体唱事读/u(4)

  (4)式表明,按(2)式求出油滴的半径a后,由测定的油滴大夫华者作课如翻肥丰急不加电场时下降速度vg和加上电场时油滴匀速上升的速度v副罗他简祖洋e,就可以求出所带的电量q。

  注意上述公式的推导过程中都是对同一个油滴而言的,因而对同一个油滴,要在实验中测出一组vg、ve的相应数据

  用上述方法对许多不同的油滴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油滴所带的电量总是某一个最小固定值的整数倍,这个最小电荷就是电子所带的电量e线任眼民他回甚处渐持

过程

目的和要求

校十种先皮总影而短技轴  学习密立根油滴实验方法,通过对不同油滴所带电量的测量,总结出油滴所带的电量总是某一个最小固定值的整数倍,从而得出存价少源年继此银胜够正且在着基本电荷的结论。通过实验认识电子的存在,帮林雨置弦尼触银界成其认识电荷的不连续性。

  器 材

  密立根油滴实验仪。

实验方法

  1.将仪器接入220伏交流电源。

  2.高压电源调节置于0位置,旋开油滴室盖子,把水准器放置在上极板面上,利用调平螺钉将油滴室内的平行板电容器板面调节水平。调节显微镜目镜,使分划板刻线明显清晰。再把大头针插入上板小孔中,调节光源角度,直到从显微镜中观察大头针周围光场最明亮、范围最大和光强均匀为止,然后拨出大头针拧上盖子准备喷油。由于本步骤要调节电容器极板,谨防极板带电,应由教师调节。

  3.用喷雾器将油滴喷入油滴室内,从显微镜中观察油滴运动情况。实验时先找一个合适的油滴(较小的油滴,运动较缓慢,所带电量小于5个基本电量),使它自由落下,然后再加上电场使它向上运动(上升太快或太慢就适当调节电压)。这样在重力和电场力交替作用下,让油滴反复上升、下落若干次,在整个视场内都可以看得很清楚,否则需要重新选择。

  4.用停表作记录:记录油滴n次下落一定的距离L(显微镜分划板刻线的距离),所经历的总时间tg总,记录油滴n次上升同一距离L,所经历的总时间tE总(两次记录必须是对同一油滴),用油滴所通过的总距离nL分别除以总时间tg总及tE总就得出vg和vE利用公式(4)算出油滴所带的电量q。

  5.按照上述方法选取6-10个不同的油滴进行测量,计算它们各自所带的电量。

  6.数据处理:本实验只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数字处理和分析,按书后的表格记录数据和计算即可。

注意事项

  1.实验完毕即切断电源。

  2.本实验重点是实验方法、实验设计思想的学习和训练。特别要强调实验中必须耐心和细心,对实验结果一定要实事求是。

  3.注意保护显微镜。所有镜头出厂前均已经过校验,不得自行拆开。镜头上若有灰尘,可用吹气球将灰尘吹去,镜头表面油污可用清洁的软细布沾少量酒精擦拭。

  4.实验后用柔软的布将油滴室窗玻璃、机身的油擦拭干净,连同附件装箱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5.由于本仪器要用高压电源,购进仪器后,要检查高压电源部分是否符合安全用电要求。

  6.实验时一定要选择质量适中,而带电量不多的油滴。因为质量太大的油滴带的电荷多,下降的是速度快,不容易测准确;太小的话受布朗运动的影响明显,也不易测准确。

  密立根油滴实验参考资料

  实验中的油滴甚为微小,其线度约为微米数量级,可与空气分子的平均自由程相比拟。这样,空气就不能看作是连续的媒质了,所以必须进行修正。经修正应换成

  q=6πηad/U(Vg+Ve)/(1+(6.17*10^(-4)/pa)^3/2)

  式中油滴的半径虽然也应该予以修正,但由于其修正值很小,在这里我们不予考虑,因此将a代入,P为大气压强(以厘米汞柱为单位)。

油滴实验

  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的存在后,人们进行了多次尝试,以精确确定它的性质。汤姆生又测量了这种基本粒子的比荷(荷质比),证实了这个比值是唯一的。许多科学家为测量电子的电荷量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探索工作。电子电荷的精确数值最早是美国科学家密立根于1917年用实验测得的。密立根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基本电荷量e的测量,他作了几千次测量,一个油滴要盯住几个小时,可见其艰苦的程度。

  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地测定基本电荷量e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了实现精确测量,他创造了实验所必须的环境条件,例如油滴室的气压和温度的测量和控制。开始他是用水滴作为电量的载体的,由于水滴的蒸发,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后来改用了挥发性小的油滴。最初,由实验数据通过公式计算出的e值随油滴的减小而增大,面对这一情况,密立根经过分析后认为导致这个谬误的原因在于,实验中选用的油滴很小,对它来说,空气已不能看作连续媒质,斯托克斯定律已不适用,因此他通过分析和实验对斯托克斯定律作了修正,得到了合理的结果。

  密立根的实验装置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得到了不断的改进,但其实验原理至今仍在当代物理科学研究的前沿发挥着作用,例如,科学家用类似的方法确定出基本粒子──夸克的电量。

  油滴实验中将微观量测量转化为宏观量测量的巧妙设想和精确构思,以及用比较简单的仪器,测得比较精确而稳定的结果等都是富有启发性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一千网 » 密立根油滴实验

分享:

相关推荐

    影视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