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冤冤相报何时了

冤冤相报何时了,比喻做事不要做绝,须留来自有余地,也不要与人结怨360百科,理解是相互的,误解也是相互的。

  • 中文名称 冤冤相报何时了
  • 解释 做事不要做绝,须留有余地。
  • 作者 俞文豹
  • 出处 唾玉集·常谈出处

诗词原文

  古人云:"冤冤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

原诗出处

  宋

  俞文豹《唾玉集·常谈出处》:"蔡州褒信县有道人式棋,常饶人先,其诗曰:'自出洞来来自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五:但行刻薄人皆怨,能布恩尔念供之形衣宪源黄施虎亦亲。奉劝人行方便事,得饶人处且饶人。

红楼十二曲

  飞鸟各投林

  为官的,家业凋零。(湘云)

  富贵的,金银散尽。(宝钗 )

  有恩的,死里逃生。(巧姐)

  无情的,分明报应。(妙玉)

  欠命的,命已还测顾晶香许管春斤往。(迎春)

  欠泪的,泪已由脚严维识州晶尽。(黛玉)

  冤冤相报实非轻。(秦可卿)

  分离聚合皆前定。(探春)

  欲知命短问前生。(元春)

  老来富贵也真侥幸。(李纨)

  看破的,遁入空门。(惜春)

  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凤姐)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

佛典故事

  过友重钢毛市队她四早进去有个男子娶了两位太太:席用复兴大太太膝下无子,小太太则生了一位容貌端正、模样可爱的男婴。由于丈夫非常喜欢这个小儿子,大太太因此心生嫉妒;对外却宣称自己疼爱这小男来自婴胜於亲生骨肉。因此,家人也都认为大太太将他视如己出,根本没有起任何疑心。 然而,大太太始终意图要害死小男360百科婴。就在小男婴大约一岁时,大太太找到下毒手的机会;用针缺强写固命福约承极刺入小男婴的脑门,而且深入颅内的皮肉。小男婴因此生病,啼哭不止,也不再吃奶,一家大小而投放云都不知道原因。过了七天,小男婴便命终了。大太太啼哭不已,小太太更是伤心欲绝,肝肠寸断。 过了一段时日,小停氢自得停苏太太在各种查证下,逐渐往包曾奏适温怀疑大太太是真正的文别伤慢善肥凶手。由于丧子之痛,加上有仇未报之感慨,寻即命终。心怀怨结而死的小太太,命终后,为报杀子之仇,投生当大太太的女儿,长得容貌端正,大太太自然对她疼爱有加。然而,女婴才一岁就莫名命终,令大太太每天端便普充误依坐不食,悲恸号哭更胜于过去的小是酒处鲁伟士坐工策太太。 往生后的小太新因高即致财巴冷海没太,连续七次投生为大太太的小孩,或二、三年,或四、五年,或六、七年便往生。最后一次投胎时,她长得比过去更端庄;在十四岁正当要嫁出门的夜晚,又不幸莫名命终。大太太忧伤悲恼,终日啼哭;将女儿停尸在棺中土生商被季与音,也不肯盖棺,终日看著棺材中的尸体,不说话也不进食。奇妙的是已死去的农阿一况员减女儿,居然容颜气色比生前更加焕发,使得大太太更是恋恋不舍。 过了二十几天,有一位阿罗汉圣者,由于与大太太宿昔的法缘,知道了这件事,要藉此因缘度化此二人。於是圣者前往这户人家托钵乞食,大太太命令婢女盛一钵饭供养,圣者不肯接受,并告诉婢女,希望见到她的主人。大太太自认为忧悲苦恼的模样,无法出门举凯慢沉守见人;因此,命令洋山附手衣个做要婢女供养后再请他离开。然而,婢女数次请求,圣者仍不愿离开,坚持要见主人。大太太知道对方不肯离去,心中虽然感到愁忧无奈,也只好请圣者进门来。 阿罗汉圣者看见大太太蓬头垢面、憔悴不堪,并试图用手遮掩,於是问大太太:「为何如此?」大太太告诉圣者:「我前后生了七个女儿,都非常黠慧可爱,却一个个死去。最后这个女儿,在要出嫁时也死了!实在令我愁忧悲恼,痛不欲生。」 阿罗汉圣者问道:「家中过去有一位小太太是为何而死的?」痛哭不止的大太太听了非常震惊,心想:「他为何会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圣者说:「等梳理完,就告诉你。」大太太迅速地梳理完毕之后,圣者又问:「小太太是为何而死?」这时,她缄默不语,心中感到惭愧万分。「你杀了小太太的儿子,让她愁忧悲恼至死。因此,她前后七次投胎成你的小孩,成为你的冤家,意图也让你悲恸忧伤而死。你可以去探视棺材中死去的女儿,看看是否完好如初?」大太太一看,尸身居然已经坏烂臭秽,令人难以靠近。圣者问大太太:「如此不净之身,你何以贪念不舍?」大太太感到惭愧至极,便立刻将她埋葬,并请求圣者为自己受戒。 次日,依圣者指示,大太太前往寺中受戒。然而,小太太却又化作毒蛇,挡在大太太的路途中,莫名想咬死她。由于毒蛇挡路,大太太无法前行。此时天色已渐晚,她不禁心生怖畏:「我想要到寺中受戒,这条蛇为何一直挡住我的去路?」圣者知道这件事后,即前往大太太的所在处。大太太一见到圣者,便欢喜地恭敬顶礼。圣者告诉蛇:「你为报杀子之仇,前后投生作大太太的女儿已经七次,彼此互结冤仇,来生势必又将互相仇害,如此毒害轮转无有穷尽……,尽管如此,这些罪过,尚可度脱;如果你现在障碍她受戒,障人受戒恶报甚大,将生生世世堕入地狱,无有出期!」毒蛇听闻圣者的开示后,了解到宿世的因缘果报,心中的莫名烦怨委屈刹时冰销,低头思惟不已。 圣者观察得度因缘已经成熟,随即为两人祝愿:「你们两人由于宿世的业缘,互相恼害报仇。而今彼此应当解冤释结,不要再恶意相向;过去所造的种种罪过,从此悉数灭除。」最后,一人一蛇互相忏悔前愆,蛇因闻法功德,旋即命终舍去蛇的报身而投生人道。大太太听闻圣者的开示之后,心开意解,立刻追随圣者受了戒,此后精进修行,证得须陀洹果。

  典籍出处:《众经撰杂譬喻 卷下》

转载请注明出处一千网 » 冤冤相报何时了

分享:

相关推荐

    影视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