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白虎通德论

《白虎通德论》对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予以极大的期望。

  • 书    名 《白虎通义》
  • 原版名称 《白虎通德论》
  • 又    名 《白虎通》
  • 作    者 班固

概述

  ​《白虎通德论》是一本书,东汉汉章帝建初四年(79年)朝廷召开白虎观会议,由太常、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及诸生、诸儒陈述见解,"讲议五经异同",意图弥合今、古文经学异同。汉章帝亲自裁决其经义奏议,会议的成果由班固写成《白虎通义》一书,简称《白虎通》。

白虎通德论

  《白虎通德论》对教育父留要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予以极大的期望。认为 教者,所以追补败政,靡弊、溷渴 (《白虎通德论》卷七《三教》)。 汉初,兴教化以克服 败政 之乱, 靡弊 之废, 溷渴 之状为当务之急。因而《白虎通德论》指出: 教育何谓也·教育效也。上为之,下效之,民有质朴,不教不成 (《白虎通德论》卷七《三教》)。如何促使百姓及其子弟能 知人伦 , 以别于禽兽 ,《白虎通德论》中提出了这样的教育方案:第一,要 立庠序来自以导之 ,立庠序的目的在于 行礼乐,宣德化 (《白虎通德论》卷七《三教》)。

  第二,要用 里中之老而有道德者 为右师,教导里中子弟(《白虎通德论》卷四《辟雍》)。

  第三,以 忠 、 敬 、 文 作为向百姓教化的基本内容。在这里,教人以忠是至关重要的。原因360百科在于忠于一切行为之本。

  很明显,这里所提出、倡导的内容,不过是孔子行忠信的儒家教育学说。

  关于学校教育最基本的教学内容,《白虎通德论》中有具体的要求:以 五常之道 训化人的德性,以 五经六艺 培养人的才术。

  五常之道 的教育内容分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明三纲,即 君为臣纲,夫为妻强丰头推万理型类纲,父为子纲 ;其二,茶商棉识正六纪,即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做到 诸舅有义,族人有序,昆弟有亲,师长有尊,朋友有旧.这些内容的确定,是汉朝统治者实行 独尊儒术 以所饭针与宣开脱来,儒家道德教育理论在学校教育中的反映。历史证明,自汉以后的中国教育史,儒家的道德教育理论一直占有绝对的,不可动摇的地位,影响到近代。

  五经六艺 包括智育、美育等。教育内容分以下几个方面:诗教,培养人温柔宽厚的性格;乐到粒齐数止在款总教,培养人广博易良的情操;统开西较边样游福植担礼教,培养人恭俭庄敬的品质;书教,培养人属辞比事的志趣。

白虎通德论

 再年 《白虎通德论》关于教师的作用也有明确的阐述,认便为人要懂得道理,获取知识,就必须向老师学习。 是以人虽有自然之性,必立师傅二较粒不养立书北来场六焉 (《白虎通德论》卷四《辟雍》)。教师应在社会中具有很高的地位,是任何人不可取代的, 尊师重简脚兵注草跟非世材预你先,生之道也 (《白虎通德论》卷相观四《辟雍》)。

  另外,学习要外出求师, 天子、太子、诸侯、世子皆就师于外.家庭内的道德传授不得提倡,原因在于: 为世所读也,又授之道,当极说阴阳,夫妇变化之事,不可父子相教也.它反映了尊重教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煤兰器顺器全义用端声,必须发扬光大。

转载请注明出处一千网 » 白虎通德论

分享:

相关推荐

    影视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