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简介

保护性耕作是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用农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地表,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取消铧式犁翻耕,在保留地表覆盖物的前提下免耕播种,以保留土壤自我保护机能和营造机能,是机械化耕作由单纯改造自然到利用自然、进而与自然协调发展农业生产的革命性变化。

技术实质:

保护性耕作的技术实质是地表残茬覆盖,通过地表残茬覆盖和少免耕措施的应用,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有效防治农田风沙扬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和土壤生物多样性。

保护性耕作实行少耕、免耕作业,每亩可节省作业用工2-3个,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减少了生产用工,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劳动力可转向其他行业,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

推广原因:

我国是主要的干旱国家之一。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偏旱地区的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2.5%,遍及昆仑山、秦岭、淮河以北的16个省、市、自治区,仅雨养农业面积达到50%以上。同时,我国大部分旱作地区一直沿袭传统的以铧式犁翻耕土壤、裸露休闲耕作法。由于实行翻耕细耙,破坏了土壤结构,降低了土壤的水肥含量,裸露的耕地表土也加剧了沙尘暴的肆虐,水土流失,干旱加剧,风蚀沙化严重。近几年,尤其是2009年初以来,一场发生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受旱面积大的冬旱肆虐北方;在2010年又发生了中国西南五省市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及重庆的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

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加剧破坏了大气结构,造成海洋季风无法登陆形成降雨。但是,不能不看到人为的因素很多:乱砍盗伐、毁林种地、水土流失、城市化扩大,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不足,水源减少等。今后我们应该继续实施植树造林,积极建设水利设施,并且大力推广实施节水措施和科学的耕作保护性栽培技术。中国农业大学课题组在山西省经过近9年的连续试验研究,初步研究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结果显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与传统耕作技术相比,可降低地表径流60%左右,减少土壤流失80%,减少大风扬沙60%;同时可以增加休闲期土壤储水量,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减少作业工序,增加农作物产量,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主要内容:

保护性耕作主要内容:

①免耕播种施肥技术。

②秸秆残茬与表土处理技术。

③杂草及病虫害控制技术。

④深松技术。

技术优势:

保护性耕作具有许多传统耕作或强烈耕作无法比拟的优势和效益。

减少劳动量,节省时间:

与两次甚至多次的土壤耕作相比,仅仅一次作业工序完成播种意味着拖拉机及劳动力作业时间的减少或者相同时间内完成更多的播种面积。例如,在202.3hm(500英亩)的土地上一年就可以节约225工作h,按每周工作60h计,节约225h相当于节约近4个星期的劳动时间。

节省燃料:

平均每hm节约13.25升燃油(每英亩节约3.5加仑)或者一个202.3hm(500英亩)的农场一年就可以节省6624.45升(1750加仑)燃油。

减少机器磨损:

工作次数的减少使得每hm机器磨损减少约12.36美元(每英亩机器磨损减少约合5美元),也就是说,一个202.3hm(500英亩)的农场年维修费用可以节省2500美元

改善土壤的可耕作性:

连续免耕能够增强土壤微粒的聚合(成为团粒结构),这样可以使作物根系更容易发展。土壤耕作性能的提高也可以减少土壤压实。当然耕作行程的减少也是降低土壤压实的重要原因。

增加土壤有机质:

研究表明耕作越多土壤中被释放到空气中的碳就越多,能够为将来作物构建有机质的碳就越少。事实上有机质中有一半成分是碳。

锁住土壤水分,提高水分利用率:

保持土壤残茬覆盖,提供遮阴,锁住土壤水分。残茬的遮阴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

减少土壤侵蚀:

作物残茬覆盖在土壤表面可以减少土壤风蚀、水蚀。与没有保护的、经过强烈耕作的土地相比,残茬覆盖可以减少达90%的土壤侵蚀。

提高水的质量:

作物残茬帮助土壤保存肥料与杀虫剂,减少其流入地表水中的可能。事实上,残茬可以使杀虫剂的流失减少一半。而且,在富碳的土壤中生存的微生物能够很快的降解杀虫剂并充分利用肥料,从而保护了地下水的质量。 另外,由于水蚀的减少,使得随水蚀流入河流中的泥沙量减少,也是提高水质量的原因。

增加野生动植物:

作物残茬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掩蔽处和食物,例如猎鸟和一些小动物。

提高空气质量:

保护性耕作减少风蚀,因此减少了空气中的灰尘量;减少拖拉机进地的行程减少了矿物燃料的排放;在有机质中聚集更多的碳减少了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所以,空气质量改善。

转载请注明出处一千网 » 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简介

分享:

相关推荐

    影视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