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中药鉴别常用术语含义(二)

络:果实中的网络状维管束称为“络”,如橘络。

须:包括支根或须根,如参须;有时亦称为雄蕊和花柱,如莲须、玉米须。

骨:泛指某些药材内部的术心,如远志的木心称为远志骨。

核:一指核果类药材坚硬的内果皮,如杏的内果皮称为杏核;二指某些果实的种子橘的种子,称为橘核。

粒:量词,相当于“颗”,或指粒状药材的本身之意。

斑:一船指药材表面具有与周围不同色泽的斑点,如炉贝有虎皮斑,党参表面有加工时内部浆汁渗出干燥后形成的黑色瘢痕。

渣:用嘴咀嚼药材,若纤维多,则称为有“渣”;如无渣,有的地方则称为“化渣”。

筋:指药材组织中的纤维束或维管束,又称为“筋脉”。

碴:部分地区对药材断面的称渭。

霜:指药物体轻成粉而色白,或指析出在药材表面的白色物质或白毛状结晶物,如“西瓜霜”、“鹿角霜”或苍术的“起霜”现象。

瓣:指单个果实或分果的分裂部分、种仁分裂开后的子叶,以及将果皮加工剖成分离的数片,都称为“瓣”。后者叉称为“爪”,如化橘红。

瓤:系指柑格类果实的内果皮和着生在内果皮上的囊状腺毛,如积壳的瓤呈车轮状。又前胡、黄芩等药材内部有较多裂纹,有时也形象的称之为“瓤”。

刺:指药材表面长有突起的刺状物,如金樱子。

蔸:泛指丛生植物的根部,如威灵仙、大蓟、川牛膝等。篼根的头部则称为“蔸芦”。

糠:指药材质地虚松,如大黄凶冰冻变质发松,称为发“糠”。

钉头:指三七上部残留的瘤状突起的支根痕。

腿:药材的支根,有时也称为“尾”,如“参腿”、“归尾”。二杠:指具1个侧枝的梅花鹿茸。

蔓岔:指具有2个侧枝的梅花鹿茸或具有3个侧枝的马鹿茸。

叉枝:指根类药材有支根而呈分歧状者,亦称“岔枝”,如对南沙参、柴胡等药材的描述,有时有“权枝”之称。

口面:泛指药材的折断面,亦称为“茬”(河南、甘肃)、“岔”(四川)、“碴”等。

大挺:花鹿茸具一个分枝者,其主技习称为“大挺”。

子衣:指某些果实、种子类药材,其种子外有一层菲薄的假种皮称为“子农”,又称“衣、膜、荚膜、荚”,如砂仁、肉显蔻等。

子根:附生于主根(母根)上的侧根,如附子。

乌皮:指梅花鹿茸因受加工(用火燎去毛)影响,在其表面出现的乌黑色。

云头:又称为如意头。指白术的全体多有瘤状突起,下部两侧膨大似如意头。

云皮:毛壳麝香剖开后,可见内层皮膜呈棕色,习称为“银皮”或“云皮”。

毛茸;果实、种子、茎、叶、花等药材表面具有的毛,称为毛茸。

瓦成:是指瓦楞子背面所具有的放射肋纹。

转载请注明出处一千网 » 中药鉴别常用术语含义(二)

分享:

相关推荐

    影视大全